2021-10-20 20:51
清华新闻网10月26日电
10月20日,中国-巴西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和碳中和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巴中心”)、中国-拉丁美洲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拉实验室”)承办。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副校长Carlos Frederico Leão Rocha分别致辞。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中方主任、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担任中方主持人,中巴中心巴方主任、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Suzana KAHN教授担任巴方主持人,化工系副教授赵雪冰担任秘书长。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吴程、美大处处长李宁、美大处研究员陈纪瑛、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李水清、海外项目部主任姜永镔、化工系党委副书记张翀等在现场参与了交流。
杨斌致辞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和碳中和是当今全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国家自主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中国已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更好落实国家意志,今年9月22日,清华大学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将围绕碳中和打造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战略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传播平台。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思想引领作用,在碳中和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发挥先锋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翔致辞
高翔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巴同属发展中大国,共同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挑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大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巴科技创新合作历史悠久、领域广泛、成果显著。高翔指出,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技术创新与示范,通过开展联合研究、人员交流与培训,形成了良好合作模式,并在古巴、秘鲁等其他拉美国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高翔引用中国古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希望中巴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充分研讨,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形成更多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为新时代中巴关系健康发展增添更多科技创新内涵。希望中巴双方不断巩固与加强合作,打造中巴、中拉科技合作新亮点。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一如既往为中巴两国科研单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好服务。
Carlos Frederico Leão Rocha在线致辞
Carlos Frederico Leão Rocha在致辞中表示,最近几年气候变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之下,里约联邦大学也开始着眼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希望通过努力,为人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作“中国电力行业脱碳路径”特邀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作为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成员所开展的工作。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COPPE学院院长Romildo TOLEDO FILHO教授在特邀报告中介绍了生物质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如巴西富产的竹子在混凝土行业的应用研究。清华大学核研院周剑副教授
、北京启迪德清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焦记稳、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王蕾、广西大学副教授宋雪萍分别围绕碳定价政策、碳中和愿景下能源技术合作、生物质资源化领域研究与广西甘蔗资源生物精炼研究等主题作报告。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Fabio TONIOLO教授、Lucas CALDAS教授、巴西塞阿拉联邦大学Francisco Murilo DE LUNA教授分享了巴西科研人员在气候变化与低碳领域内的多项研究进展。
线下会场参会嘉宾与线上嘉宾合影
此次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化工系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自疫情以来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为中国-巴西的青年科学家之间提供了交流平台。双方将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行业转型挑战、碳中和愿景实现、生物质资源及其转化、生命周期分析、绿色制氢技术等方面加强持续交流与合作。
中巴中心是在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于2010年4月成立的联合机构,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设立办公室。在此基础上,2015年中国科技部支持成立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扩大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十几年来,中巴中心和中拉实验室为中国和拉美国家开展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搭建平台,为中巴合作特别是提高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水平作出贡献。未来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携手巴西和拉美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领域共同发展。
上一条:西湖大学王蕾研究员团队CEJ: 阳离子化纳米纤维素调控液滴行为实现农药增效
下一条:张宸源, 第一届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材料研讨会,口头报告,湖北武汉,2021.10.17-18